說起育兒津貼,除了各縣市政府的生育津貼,當然還有勞保公保國保農保以及軍公教的生育給付可以請領,此外,還有小孩6歲前可依照不同階段請領各種不同的補助。有這些補助很好,但補助就僅僅是補助,都是有門檻,有上限的。新手爸媽如果想要破解各類育兒津貼的補貼門檻,不妨從結婚的第一天就開始替小朋友開始籌備各項花費金吧。
最新育兒津貼訊息
2019.08.01起,教育部擴大對二到四歲幼童發放育兒津貼,每童每月可領兩千五百元,估計全國約四十萬兒童可受益;教育部強調,此新制可補足衛福部0到二歲、國家五歲免學費方案的缺口,讓孩子從出生到六歲前都有國家協助。
但是,津貼請領是有條件的。幼童須沒就讀公立、非營利、準公共化等幼兒園,家庭綜所稅未達二十%,家長也不能請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未接受政府公費安置等。如果你的條件符合申請,此津貼申請採簡化作業,家長可就近到鄉鎮市區公所申請,孩子若滿二歲已有領衛福部育兒津貼,資料則可直接勾稽確認,免重新申請。
新手爸媽可以這樣打造育兒基金
撇開少子化這沈重的字眼,新生命的到來,除了見證一段感情的昇華,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更是重要。攤開各項育兒津貼的補助款項,不難發現最基本的津貼補助門檻是每月2500元,相當於符合請領資格的小朋友一年可請領最少30000元的津貼補助,假設新婚後,計畫3年內生要生養第一胎的話,也得把新手媽媽的產檢費用、醫療保健、月子中心等生產費用、一並納入育兒基金計劃裡頭。BB出生後的費用需求也會因為不同階段而有所改變,如果設定 0 ~ 3 歲的育兒基金為80萬元,等於婚後每個月要存下至少2萬2,這樣迎接第一胎的時候,新手爸媽們會有筆錢可以安心使用。
這筆每個月一定要存下的錢,不能只是存下來,而是要想想應該利用哪種投資工具,才能一邊存錢一邊讓這筆育兒基金長大。
巴菲特一直向散戶推薦購買「指數型基金」,因為購買指數型基金,可以避免挑選個股的風險,在台灣大家最熟悉的指數股票型基金就是0050 (元大臺灣卓越50),如果每個月投入兩萬元定期定額購買0050,加上2017年起,0050每年配息兩次,若這些配息也再投入0050的話,以保守估計的平均年化報酬率6%來計算,3年約能累積到80萬元。但如果想要領比較高的配息配股,則可考慮殖利率5%左右的金融股或是民生類股。當然,存股不能只靠殖利率,還要參考其他資訊,方可買進。
這樣的投資法,比起單純把錢存進定存,還額外多了幾萬元可以利用。而且,只要爸媽們持續投資,想必到小朋友的生養費用都可以靠這筆錢來搞定,簡言之,擁有一個專屬的育兒基金,可以提供額外的穩定現金流,國家提供的津貼就當成是額外賺到的補助吧。
時間是養大資產的好朋友
養育小孩是個「長期抗戰計畫」,當你把準備期拉長你會越輕鬆。只要新婚夫妻倆有打算生養小孩,就要設定目標並且確實執行存款與選擇相對穩健的商品,如此一來,當你的育兒基金加上時間複利這個催化劑,自然能水到渠成準備妥當,不必巴望著國家一起幫養。
跟退休金一樣,時間是養大資產的好朋友,爸媽們不光要儲備小孩的育兒基金,自身的退休金也需要時間來催化才會長大。
同場加映:各項育兒津貼懶人包
生育給付:依據媽咪職業投保單位所給的兩個月投保薪資。(投保單位:勞保/國保/軍公教保等)
生育津貼:各縣市規定設籍滿多久才可請領的津貼。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爸爸或媽媽暫停工作在家照顧0-3歲幼兒的補貼。(一方可領投保薪資的6成總共6個月,但是與下列托育補助和育兒津貼不可同時請領。)
注意:托育補助和育兒津貼有不同額度的補貼,簡單分類如下:
0-2歲寶寶的補助 (限所得稅率未達20%,且無同時請領育嬰留停津貼)
1. 公辦托嬰中心/公共托育家園: 每月領3000元托育補助
2. 準公共化托嬰中心/準公共化保母: 每月領6000元托育補助
3. 其他(未簽約托嬰中心/未簽約保母/爺奶/自行照顧): 每月領2500元育兒津貼
2-5歲寶寶的補助
1. 公立幼兒園:幼幼/小/中班免學費
2. 非營利幼兒園:幼幼/小/中班每月繳費不超過3500元 (第三胎以上2500元)
3. 準公共化幼兒園:幼幼/小/中班每月繳費不超過4500元 (第三胎以上3500元)
注意:此費用包含學費與註冊費,但不含保險費、交通費、家長會費、延托費。政府的補助會直接給幼兒園,故家長每月平均繳費不超過上述金額。
4. 其他(未簽約幼兒園/保母/爺奶/自行照顧): 每月領2500元育兒津貼 (可領到入學大班前的7月底,限所得稅率未達20%,且無同時請領育嬰留停津貼)
5-6歲寶寶的補助
1. 公立幼兒園: 幼兒免學費補助,大班免學費
2. 非營利/私立幼兒園: 幼兒免學費補助,大班每學期補助15000元或每月繳費約3500~4500元(擇優)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