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資情侶從男女朋友、結婚到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間越來越長,使得產婦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之餘,產婦和嬰兒所面臨的生理/心理風險,也跟著水漲船高。孩子才剛出生就送進加護病房的案例不只時有耳聞,甚至36歲以上才生第一胎的孕婦比例也在女性經濟能力助長之下,持續高攀。
正因為上述理由,其實比起兒童保單,新生兒保單反而越來越受到新手爸媽的青睞,特別收入結構以固定薪資為主的小資爸媽,即使在預算吃緊的情況下也會趁懷孕產檢之便,找個有口碑推薦的保險業務員,就夫妻兩人的工作和職業特質,研究如何透過新生兒保險,將家庭整體收支風險維持在最平衡的狀態,並且在有能力支付的預算內,擬定一份保險菜單。
所有新生兒保單,MoneySmart小編輯認為有兩大基礎觀念:
觀念1. 家庭經濟主力者,應最先承保壽險
有許多小資爸媽在基本功不足、遇人不淑的情況下,經常在業務話術的催眠下,成為幫忙”做業績”的保險羔羊,不僅理賠條件嚴苛不切實際之外,最重要的關鍵,仍是當家庭經濟主力者(如:父親)一旦出現失業或失能的不幸遭遇,新生兒保單是會在沒繳保費的情況下,付之東流。給孩子再高的壽險額度,也是相當荒謬的決策。
觀念2. 買保單要先想「需不需要」?
愛子心切人人有之,特別是想到人生還沒發光發熱就「可能」遭逢「不好的」事時,那種來自於心底深處焦慮的壓力,的確會促使懷孕的母親做出不理智的高額買法之外,還很可能用買心安來自圓其說。其實,買錯保單所浪費掉的錢,都會在孩子逐漸成長進入讀書階段時的教育基金,成為一塊難以補回的金錢損失。因此,從最需要的情境下著手例如:遺傳疾病、高妊娠疾病…等,來作為保單的需求考量,才能夠在新生兒降臨到我們懷抱之前,搭起兼顧的防護網。
》誰理智,誰買
所以,懷孕期間的準媽媽若有太多的焦慮,MoneySmart建議準爸爸、準媽媽們,不如直接把購買新生兒保單的大任,交給頭腦冷靜的那一位處理,通常會有比較客觀的結果。
然而,新生兒保單有哪些原則需要掌握呢?MoneySmart小編有適合小資爸媽執行的三大一小方案建議給各位:
Top 1. 醫療險
台灣婦產科提供的產檢服務,無論在專業、密度與精確度上,可稱得上世界第一,因此,會成為家庭負擔的新生兒疾病,多半住院天數長、住院費用會嚇人。並且自健保採用「住院診斷關係群(DRGs)」醫療制度之後,醫療雜費項目增加的關係,實支實付型定期醫療險,在最恐怖的藥品費(12天可上看20萬)、醫療耗材、…甚至門診手術費,各家保險公司都有不同的承保內容,在需求與預算之間,都提供小資爸媽們相當實務化的內容。
Top 2. 意外險
基於認知尚未成熟,15歲之前的孩童最常出現的便是人身意外,最常見的便是骨折和燒燙傷。孩童意外險,基於道德風險,最高只有200萬、也無法200+200=400萬的買法,因此,意外險通常沒有保證續保,願意保證續保的保單,會以一般保單貴;然而,若是遇到非常好動的嬰兒,其實一年花個幾百塊,換取幾百萬理賠的保障,有些小資爸媽是相當願意支付,省去成天罣礙於心的壓力。
個人責任險
由於孩童經常在無心之下,造成第三人財物或身體損傷被告須支付理賠,因此,有些險種會針對這部份進行承保,提供多一項參考。
Top 3. 重疾癌症險
到了第三大險種,在常態分布情況下,寶寶罹患重疾癌症的機率已大幅降低,只是對於家庭個體來說,是一件不是0、就是1的重大支出,像是兒童5、6歲才發現的血癌、眼癌,基於治療時間長、藥費高昂等因素所致,盡早投保是一個增加治療選擇權的概念,可以讓孩子多一些與時間賽跑的籌碼。
Top 4. 失能與失能扶助險
雖然說是三大一「小」,但是這一小的後果可是最大,也就是發生機率最小、卻直接使孩子無法自理生活,需要他人長期照護的疾病,其費用之大、爸媽心情之悲痛,相信是平凡父母難以承受之重。通常來說,失能險和失能扶助險大多採用一次給付的方式提供高額保障,建議只要透過加保的方式協助轉嫁即可。
》都是”從來沒有想過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孩子的花費比較常聽見的是存好孩子的教育基金、幫孩子存紅包作為出社會的第一桶金,對於醫療這部份,幾乎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從沒想過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台灣健保制度,雖然提供小資爸媽相對輕鬆的補助之外,其實,孩童發生疾病所需要的後續照護,通常是由夫妻其中一人辭去工作專職照料,對受薪結構的家庭來說,衝擊相當巨大。
看多極端案例的MoneySmart小編想奉勸各位,當我們好不容易工作捱到了某個職位或薪水到了敢生小孩的程度時,其實,新生兒保單不是用「小朋友的保險重不重要」或「等以後再買」的思維來衡量夫妻的生活品質,因為一旦發生,非常有可能是要不要再生一次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