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規劃要趁早,退休前一定要有的三種保單

重大傷病怎麼保最好?這三種保單不能少

人生風險莫過於「生、老、病、死、殘」,當中「病」與「殘」的花費最為可觀,尤其是失能或進入長期照護,費用更是難以估計,若家庭中一位成員罹患重大疾病,或失能,都可能拖垮家中經濟。

事實上,不論是疾病或是失能,都可以透過保險商品來轉嫁風險。「與健康相關的醫療險,都必須在風險還沒發生、體況最佳時投保才有機會將未知的醫療風險轉由保險公司負擔。」磊山保經首都分行執行長陳綺芬說。能轉嫁「病」與「殘」風險的險種包含重大疾病、住院實支實付醫療險、失能險、失能扶助險、長照及類長照險等,都要在體況最佳時購買,核保通過的機率最高。「想要安穩退休,退休金不被疾病、長期照護的費用侵蝕,退休前該買齊醫療險。」陳綺芬強調。

 

哪些保險是退休前一定要有的保單?

「病」與「殘」人生扛不起的二大風險,一般建議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失能險或失能扶助險及重大疾病險這 3 類保單不可少,若規劃保險的預算有限,順序該怎麼決定?磊山保經業務總監賴柏翰指出,先從扛不起的風險買起,第一個為長期照護,重大疾病次之,一般疾病則最後。所以投保順序是失能險或失能扶助險、重大疾病險,最後才是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

賴柏翰解釋,因疾病而開刀住院一次的費用約莫 10 多萬元,一般中產階級都負擔得起,甚至與親友情商都有機會能借到,「如果明天被宣判罹癌,或者因一次車禍而癱瘓,長期治療費用是不是能自己負擔得起?」賴伯翰強調。

掌握3原則,算出你該準備多少退休金!

 

失能險等理賠範圍大 月給付不打折最好

許多人疑惑:長照、類長照、失能險或失能扶助險怎麼挑?了解挑選原則前,要先知道這3類型保單的差異。長照險以巴氏量表為理賠依據,要符合能理賠的標準相對比較困難,加上保費貴,導致投保率很低,因此市場發展出類長照險,若罹患保單上的疾病,例如腦中風、失智症等而進入長期看護狀態,就能申請理賠。

但類長照險仍只針對特定疾病,若是因意外而導致癱瘓,則不在類長照理賠範圍內,於是近幾年保險公司推出了失能險、失能扶助險,以失能等級表作為理賠依據,強調不論是因為疾病或是意外以致失能都可以拿到一次性理賠金及月給付金,保障範圍最大,是目前市場的主流商品。

進一步來看,失能險、失能扶助險該怎麼挑選?目前市面上有定期、終身型不還本、終身型還本商品,若考量預算,應先以定期、終身不還本型商品為主,預算很充足,再考慮終身還本型商品;終身還本型商品年繳保費約在 10 萬~20 萬元,終身不還本型商品保費約是還本型的6~7折,定期型則更為便宜。

失能險的理賠方式建議選擇一筆一次給付金及月給付金兩者相加,投保時最好能拉高一次給付金的保額,畢竟在意外或疾病發生時,能拿到一大筆金額接受較好的治療會比較安心。

最後,考量月給付失能扶助金的理賠比例。目前月給付失能扶助金只針對 1~6 級失能理賠,但有些保單會全額理賠,有些則是按失能等級表比例理賠,例如失能扶助金月給付 3 萬元,6 級失能時理賠 50 % 保額,被保險人只能拿到 1.5 萬元。

 

重大傷病險轉嫁風險 領重傷卡就賠最有保障

健保只保障最基本的醫療品質,但人在生病、脆弱時,往往希望能用較好的醫材或是藥品,少受一點苦,對醫療品質有要求,就必須自費,這時候若能一次拿到一筆理賠金,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保險專家依據理賠經驗建議,重大疾病投保額度建議在 100 萬元以上,且應挑選拿到健保重大傷病卡就理賠的重大傷病險。

過去,若是要轉嫁罹患重大疾病或癌症風險,大多選擇重大疾病險或癌症險,但是,2016 年重大疾病險改版為甲式、乙式後,理賠變得複雜,而癌症險僅針對癌症理賠,因為賠率過高,各家癌症險能投保的額度較低,「保障範圍大、理賠明確,應選擇重大傷病險。」保險專家說。

目前已有多家產、壽險業者銷售重大傷病險,包含遠雄、元大、富邦、台灣人壽等,產險業者則有明台、兆豐、華南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大傷病險亦有終身型及定期型兩種,定期型多為附約,必須要再購買主約才能附加。

 

實支實付險分開買 醫療雜費理賠逾 10 萬

最後則是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險,實支險最大的好處就是住院醫療雜費的理賠,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裝心臟塗藥支架,自費一支至少 5 萬元以上,就屬於住院醫療雜費理賠範圍。近年來因為自費醫療越來越昂貴,被保險人可考慮購買 2 張實支險,且要能以收據副本申請理賠。保險專家建議,住院醫療病房費要在 3,000 元以上、雜費保額至少要超過 10 萬元,才足夠因應高貴醫材的支出。

例如,計劃購買日額 3,000元 的實支險,就拆成 2 家購買,一張額度 2,000 元、另一張 1,000 元,2 張保單相加,因可同時和 2 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住院醫療雜費額度就會超過 10 萬元。

 

你知道嗎?保費月繳比年繳多傷 5.6 %

健康型外溢保單,省保費賺健康衝吧!

拒當「下流老人」?! 退休金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方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Money錢